2025年5月20日至23日,國家檔案局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全國數字檔案室建設專題培訓班,旨在貫徹落實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精神,統籌推進數字檔案室的科學建設與管理,規范開展認定及相關工作。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檔案主管部門、檔案館,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檔案部門的120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檔案事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李潔鴻在開班講話中強調,各級檔案部門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思想再解放、認識再深化,直面轉型中的問題,找準方法路徑。此次培訓的舉辦,標志著我國數字檔案室建設進入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培訓班重點解讀了《推進機關數字檔案室建設實施辦法(試行)》和《數字檔案室建設指南》的修訂內容,明確了建設指標及認定工作的最新要求。自然資源部、湖北省檔案局分享了本部門推進數字檔案室的經驗,為參訓單位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案例。
武漢大學的王平教授以“人工智能在檔案工作的應用”為題,通過對人工智能在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智能的檢索等方面的探索,深入地揭示了AI技術在檔案工作的各個領域都具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培訓班組織學員實地考察長江航務管理局檔案中心,觀摩其應用系統功能演示,深化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湖北省作為數字檔案室建設的先行者,已建成94家數字檔案館(室),其中包括4家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和2家示范數字檔案室。其“四輪驅動”模式(高位推動、示范帶動、要素拉動、價值驅動)為全國提供了參考。此次培訓進一步促進了跨區域經驗交流,推動形成全國協同發展格局。
國家檔案局檔案館(室)業務指導司副司長宋涌在總結中指出,參訓學員需將培訓成果轉化為實踐動力,強化“建用結合”,提升檔案數字資源管理能力。對這次的培訓不僅解了轉型中的共性問題手段,更通過對政策的深入宣貫、對檔案工作的技術的及時的賦能和經驗的深入的共享為機關檔案工作的高質量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對數字檔案室的統一的標準化培訓,不僅能有效地避免了此類資源的無謂的浪費和重復的建設,更為重要的將推動了我們這個行業的向集約化、高效化的發展趨勢。
在AI、BIM等新一代的技術不斷的引入背景下,如武漢市城建檔案館的BIM模型的移交試點的不斷的開展,檔案的管理也就從單純的紙面文書的管理逐漸的向更加高效的、更具可視性的、更具有智能的方向發展,未來技術的賦能也將成為檔案管理的常態。
隨著檔案的數字化轉型,不僅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治理大局,更能更好地滿足民生的各類需求,如武漢市的城建檔案館就已將183萬卷的檔案全部實現了數字化的管理,從而提高對檔案的查詢效率。
這次的培訓不僅標志了我國的檔案事業邁出了向現代化、智能化的新征程,也為我國的數字檔案室建設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將為我國的檔案事業的發展開創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