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的不斷推進同時,傳統的檔案庫房的管理也從原來的由人工的單一的操作逐漸地向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方向深入地轉變了。作為企業知識資產的核心載體,檔案庫房存盤點的效率直接影響著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運營成本。本文以萬林科技的實際應用案例為切入點,系統對比人工盤點與RFID智能盤點在檔案庫房管理中的效率差異,為決策者提供技術選型參考。憑借對兩種盤點模式的對比分析其耗時的長短、準確率的高低、人力投入的多少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對其各自的優劣、可行性、可取性等都做了深入的揭露,從而更好地揭示了智慧檔案庫房的建設對進一步提升檔案的管理效能的價值。
傳統人工盤點需暫停庫房業務,耗時長達3-5天/次,而RFID技術可將時間壓縮至2-3小時,實現業務零中斷。
人工盤點誤差率普遍在1.5%-3%,且數據更新滯后;RFID通過全量掃描將錯誤率降至0.01%,并實現實時同步。
人工盤點需4-6人協作,且難以應對高頻次動態盤點;RFID僅需1人操作,支持每日自動盤點,顯著提升智慧檔案庫房的響應能力。
依托于RFID讀寫器的高效的批量掃描功能,可以在5米范圍內高效的對檔案標簽進行數據自動的采集與比對從而徹底的改變了以往的逐盒的逐一的核對的低效的模式。
系統自動記錄檔案位置變動,為智慧檔案庫房提供動態管理能力,解決傳統模式下賬實差異累積的難題。
盡管初期投入較高,但RFID技術通過減少人力損耗、降低盤點頻次,3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成為檔案庫房存盤點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以傳統的管理思維與率先引入的數字化思維的碰撞,就使得人工的盤點與RFID的智能盤點的效率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這不僅是對企業的運營模式工具的升級,更是將企業智慧賦予了更高的檔案庫房建設戰略選擇。隨著技術成本的持續下降,其普及應用將成為行業必然趨勢。